在县医院手术室里有这样一群人,在无影灯下守护生命,面对突发状况临危不惧、冷静处理,为生命保驾护航,他们就是麻醉医生,是手术台上的“幕后英雄”。外界常认为麻醉医师的工作就是“打一针,睡一觉”,而业内人士常说“手术医生治病,麻醉医师保命”。今天就带领大家走进麻醉医生工作的手术室,认识这群无影灯下可爱的生命守护者。
2020年7月7日,当全国考生正在为他们自己的未来奋力拼搏的时候,清涧县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却正在紧锣密鼓地为一位92岁的老奶奶进行右股骨头置换术。原来老人是清涧县石盘某村人,二十多天前不明原因右下肢疼痛,十多天前右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疼痛加剧,翻身困难,无法站立,家人将其送到清涧县人民医院外科就诊,经检查确诊为右股骨颈粉碎性骨折。
情况紧急 老年患者高龄(92岁)合并多种基础病症
老人入院时检查:中度贫血、低蛋白血症、肺气肿伴双肺上叶炎症、多发腔梗、脑白质脱髓鞘改变、脑萎缩,同时伴有动脉钙化,心电图示ST-T改变。考虑到患者运动功能受限会导致长期卧床,容易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部感染等其它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及日常生活。因此手术刻不容缓!
周密讨论 精心制定麻醉方案为手术保驾护航
面对如此高龄、高风险、多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麻醉与围手术期管理难度都大大增加。在围术期中,特殊的体位(左侧卧位)、多种并发症和意外事件(如: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肺栓塞、脑梗塞、心梗、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呼吸心跳骤停)严重威胁老人的生命安全,影响术后生存质量。
接到手术通知后,王海强主任认真、详细地进行术前访视,并立即组织全科医生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凭借着麻醉团队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老人,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具体化的椎管内麻醉方案(体现麻醉团队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方案,我们很专业!)。此方案可以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抑制、有效减少麻醉药品使用量,提高氧供、减少氧耗,保证了围术期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良好的预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考虑老人需术后抗凝、肺部感染及并发多种原发病,因此采用了局部麻醉阻滞并辅合少量静脉镇痛药的多模式组合镇痛方案,达到了有效的术后镇痛。麻醉科主任与主治医生杨辉多次与家属深度沟通,让家属明确了解老人的麻醉风险,告知麻醉科团队的专业实力,并详细解释麻醉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安全性和各种相应的应急预案。
强强联手 麻醉手术顺利完成 病人清醒离室 安返病房
在精心的术前准备后,于七月七日早上8:20,患者进入手术室准备进行右股骨头置换术。此手术由麻醉科主任王海强、主治医生杨辉进行麻醉,副院长贺小龙担任主刀。入室后,医生为其进行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持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氧饱合度等变化,同时给予适当镇静镇痛,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轻柔的对病人展开麻醉操作。通常情况下,老人需要摆出右侧卧屈曲位,像虾一样,把背部尽量弓出,这样椎体间隙变大,有利于穿刺。但现实情况是老年人韧带钙化、椎间隙狭窄及骨折后右髋部疼痛导致麻醉体位难摆,大大增加了穿刺难度,面对这种情况,王主任凭借着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麻醉穿刺精准迅速,达到了良好的麻醉效果。术中全方位严密监测各项生命指征,恰到好处实施镇静镇痛,努力维持着血流动力学和循环的稳定。
副院长、外科主任贺小龙周密部署,带领手术团队凭借专业技术和娴熟手法,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在手术室护士李缠缠、高倩密切配合下手术于11:00顺利结束。老人术中血压心率通过纠正基本维持平稳,内环境稳定,患者术毕清醒,平稳地渡过手术期。
术毕,手术室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护送老人返回外科监护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详细向家属交待术后注意事项和镇痛泵的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以确保老人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第二天,王主任来到医院的第一件事就立即来到老人身边密切询问老人状况、疼痛等其他不适,患者家属表达感谢之情,称赞麻醉科医护人员为“幕后英雄,生命卫士”。
对于这种高龄复合多种基础疾病的危重病人成功实施围术期手术和麻醉,体现了清涧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及各兄弟科室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精湛的医疗技术,也代表着麻醉科在王海强主任的带领下,通过加强内部的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学习、提高科室专业技术人员整体水平,在保障各外科手术安全、顺利的基础上对危重症病人的麻醉处理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